感谢你的提问和反馈!我意识到在之前的创作中,可能因为案例类型(如城市宣传、文化类主题)或对“感染力”的侧重,确实较多使用了抒情性表达。但实际上,广告短视频的文案风格需要根据具体需求灵活调整——以下是我的反思和改进建议:
城市宣传、文化类、非遗传承等题材,本身就需要通过情感共鸣(如乡愁、民族自豪感)打动观众,抒情是高效手段。
例如:“用细节筑底,用突破封顶”这类句子,既呼应城市精神,又通过对比营造张力。
短视频是“注意力经济”,抒情文案(如比喻、排比、意象)能快速营造氛围,避免平铺直叙的枯燥。
例如:“晨光中的青石板路”比“老旧社区改造”更具画面感和感染力。
政府、文旅、高端品牌等客户,往往需要既有“高度”又有“温度”的文案,抒情能兼顾理性与感性。
案例:某扫地机器人广告
标题:“地上有一根头发,你却看不见它”
文案:
“灰尘藏在床底,宠物毛粘在沙发,面包屑洒在厨房——你以为看不见就干净了?
XX扫地机器人:激光导航,99%覆盖率,连一根头发都不留。
从此,你家的地板比桌子还干净。”
特点:
用具体生活场景引发共鸣,直接点明产品功能(激光导航、高覆盖率)。
结尾用对比句强化结果,无抒情但有冲击力。
案例:某云计算服务广告
标题:“0.003秒,决定一场战争的胜负”
文案:
“服务器响应慢0.003秒,导致页面加载延迟;
网络波动0.003秒,错过百万级订单;
XX云:全球100+节点部署,延迟低于0.003秒。
时间就是金钱,我们替你争分夺秒。”
特点:
用极端数据(0.003秒)制造紧迫感,结合行业痛点(加载延迟、订单损失)。
结尾将产品价值与“时间=金钱”挂钩,直击决策层需求。
案例:某零食品牌广告
标题:“吃货的终极烦恼:零食没了,肥却还在”
文案:
“半夜刷剧,手伸进空袋子——
薯片没了,肥还在;
饼干渣掉了,肉没掉;
XX坚果:高蛋白低负担,
吃多少,胖多少?不存在的。”
特点:
用自嘲式幽默(“零食没了,肥却还在”)拉近距离,反转突出产品优势(高蛋白低脂)。
口语化表达(“吃多少胖多少?”)贴合年轻群体语境。
案例:某手游广告
标题:“第3关死了27次,第28次我笑了”
文案:
“怪物太难打?机关躲不过?
重启27次,屏幕都快砸烂了。
直到发现隐藏技能:摇人组队,一键复活。
XX游戏:难关再难,也有兄弟扛。”
特点:
用“死亡次数”制造悬念,引导观众好奇“隐藏技能”。
结尾强调社交属性(兄弟组队),而非单纯渲染画面或特效。
功能型产品(扫地机器人、云计算):聚焦痛点+数据+结果对比。
情感型产品(珠宝、文旅):用意象、隐喻、故事营造共鸣。
娱乐型产品(游戏、快消):幽默、反转、互动感优先。
抖音/快手:短平快,开头3秒必须吸引注意(悬念、冲突、爆点)。
B站/小红书:可加入文化梗、圈层语言(如“绝绝子”“YYDS”)。
官网/TVC:允许更长叙事,兼顾品牌调性与理性说服。
即使功能性产品,也可在核心卖点后加入情感价值。
例如:“电池续航1000公里,但真正的动力,是带你回家的那盏灯。”(新能源车广告)
如果需要针对某个具体产品或行业优化文案,可以告诉我需求,我会提供更定制化的方案!